« 上一篇下一篇 »

人类堕落的根本,是“弃道求术”!(深刻)

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迷茫,而且总是被各种套路收割?

因为人们都在“弃道求术”。

什么是“”?本质,原理,规律,叫道。

什么是“”?方法,技巧,技术,叫术。

“术”是教你怎么干,“道”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干。

所谓”万变不离其宗“,万变是术,宗 就是 道。术是多变的,道是不变的。

巴菲特说:要想彻底了解这个世界很简单:先把本领域的事情研究透,挖出其中的底层逻辑,只要你能做到这一步,就很容易搞定其它领域的事。

这个底层逻辑就是道。无论你在多么传统的行业,只要你能把底层逻辑搞懂了,就能看穿其它很多行业。知识和技能分领域,而“道”是不分领域的。

来看仓颉造字的时候,是怎么写这两个字的:

“道”字从 辵 (chuò)从首,辵就是走,首是第一的意思,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,万事万物都由“一”生发出来,都跟着“一”走,而这个“一”又是道生出来的。所以“道”是最初的规律,而不是后天刻意的行为。


“术”字,是城市内的道路,也就是规划后的道路。那不是自然形成的,而是人为设定开创的。意思是别人走不到、想不到的地方,你能开辟出一条路,就叫做“术”。

“道”是抽象的原理,“术”是具象的实操技能。“道”是你在被什么东西驱动。“术”是看你能驱动什么,道是人为什么而活着,术是人为了活着而采取的办法。

如今人们越来越迷恋那些听上去高大上的专业,比如学生喜欢金融,经济,管理,营销等等,而企业家则喜欢读战略,股权,商业模式等专业。实际上这些越是看似最容易赚大钱的学科,越是最无用的学科。


因为这些学科都是术,而不是道。里面的内容和概念看起来高大上,把大家绕的云里雾里,其实都是“道”的演绎。

而那些越是看起来没用的学科,比如历史,哲学,数学,自然科学,才是能让人真正提升的专业,因为它们讲的是“道”。只有把底层逻辑打好了,才能建立高大上的上层建筑,才能瞬间看到本质,抓住要点,以不变应万变。

我们学习的时候,只有把历史、哲学、数学等等基本知识弄扎实了,才能抓住本质和精髓了。这就是任正非强调的基础学科的重要意义。

唯有掌握了这些底层逻辑,才能以不变应万变,才能拨开纷乱复杂的概念,直击本质和要害。


人能够通过努力改变的那部分是“术”,人必须遵守的那部分是“道”。

知道什么东西不能改变,这是道;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改变,这 是 术。

道解决战略问题,术解决战术问题。

道解决原理问题,术解决技术问题;

道解决长远问题,术解决当前问题;

道解决系统问题,术解决局部问题。

道很厉害吗?当然!“道”者以一围万,理者以一围千,法者以一围百,术者以一围十,兵者以一围一,势者以十围一。

但“道”是抽象的,看不见摸不着。正如《道德经》里所说:大道无形,大音希声,大爱无言。

《天道》里有句经典台词:有道无术,术尚可求也,有术无道,止于术 。有术无道,最多也就是个“技艺人”,无法再升华了。而一旦有了“道”,就等于有“智慧”,有“道”者,求“术”几乎易如反掌。

《孙子兵法》讲:“道为术之灵,术为道之体;以道统术,以术得道”。以道驭术,术必成。离道之术,术必衰,是舍本逐末。

中国人讲“得道”、“得道高僧”,意思就是那些掌握世界规律和原理的人,他们才是真正的高人,甚至可以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。

还有句话叫: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”。意思是:你有道了,全世界都来帮你,你没有道了,大家都远离你。就连《水浒传》里梁山好汉的口号都是“替天行道”。

我们还经常说一句话:这个人怎么都不上道?意思就是这个人一直还没找到感觉,没有真正的进入状态。

《易经》里说:“天垂象,见吉凶,圣人象之;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”天上显现出来 的 象就是“道”,圣人都在努力地模仿“道”;河图洛书这些是工具,也就是术,圣人都在努力地运用各种术。

《道德经》里说: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意思是:技巧和方法(术)越学越多,但是本质和原理(道)却越学越少。因为当我们精通了原理(道),会发现世界越来越简单。

读书也分为两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是越读越厚,指的是知识越学越多。第二个阶段是越读越薄,指的是当我们把知识浓缩成智慧的时候,就越学越精炼。

现在人的核心问题是太浮躁了,都只想学习各种技巧,却不探求背后的原理,于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
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鱼是结果,而渔是过程。掌握了过程,自然就能得到结果,否则看起来是走了一条捷径和近道,实际上舍本逐末,离结果却越来越远。

因此,我们要先悟“道”,再去钻研“术”。当你精通了本质和原理,自然就能悟出方法和技巧。你学的方法再多,只要没有掌握原理,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问题越来越多。

另外,别人告诉你的方法(术),你直接拿来用,基本上都是失败的。因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,也没有适用于每个人的方法。每个人的条件/资源/环境不一样,方法当然也是不一样的。你只能从悟道开始,然后去寻找使用自己的方法,而不是企图从别人那里得到方法(术)。

《道德经》里说: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 以为 道。

意思是:上等人听到道了,马上去践行;中等人听到 道 了,思考一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;下等人听到 道 了,哈哈大笑。不能让下等人哈哈大笑的“道”都不是真正的“道”。

世界上最昂贵的税叫《认知税》

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!

为什么呢?因为下等人只对“术”感兴趣,在他们眼里“道”是不实用的东西,又不能直接帮他们赚到钱,所以他们认为“道”是很无聊、每有什么用。这就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。

《道德经》里还说: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。真正懂道的人,看起来是呆呆的,甚至是迟钝的,而真正使用“道”的人,好像是在退让,看起来是消极的,实际上他们是故意以退为进,不知不觉中就达到目标了。

《易经》里说: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


形而上,就是在具象事物上的总结和升华,它是抽象的概念,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,这就是道。

形而下,就是被具象事物所操控的各种东西,它是客观的,是完全可以描述的,甚至有客观尺寸和数据,这就是器。

我们可以把形看成是术,术的上面是道,术的下面是器。因此在中国人的认知里,做事分为三个层次:器、术、道。

第一个层次是器,你的器具是什么?

第二个层次 是 术,你的方法是什么?

第三个层次是道,你掌握规律和原理了吗?

韩国和日本这种国家动不动就把某事用“道”来命名,比如剑道、跆拳道、茶道、花道等等,而在传统中国的习惯里,剑道最多能称作剑法,跆拳道最多能称作腿法,茶道和花道最多能称作茶艺和花艺。

因为中国人从不随便乱用“道”这个字,那是对“道”的侮辱。只有某项技艺到了顶尖水平,中国人才说这是“道”,比如“庖丁解牛,几近于道”。

做人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、道术兼修。有道无术是纸上谈兵,有术无道是盲人摸象。有道无术乃魂不附体,有术无道乃体不附魂,道术结合乃魂体统一,驾驭人和事。

商业上如何应用”道“和”术“呢?

我们必须同时拥有这两种能力:

第一种能力是“化繁为简”,就是能一眼看透某一种产品(服务)本质,并能抓住其中的原理和规律。

第二种能力是“化简为繁”,找到本质和规律之后,还需要再包装成大家能接纳的产品或服务,这也就是包装和营销的能力。

化繁为简是“道”,化简为繁是“术”。“化繁为简”是智慧,“化简为繁”是商业,也是套路。

当我们把事物“化繁为简”(看清真相)之后,如果想商业化,还必须把它再“化简为繁”(制造幻象)。

很多高人拥有“化繁为简”的能力,却为什么不去这样干?原因只有一个:这样干就赚不到钱。

因为大众只愿意为复杂的东西买单,他们更容易被复杂的描述和套路所打动,越是花里胡俏的东西越能让他们着迷。


切记:大众从不想要真相和价值,它们只是渴望被理解,需要情绪安慰,所以千万不要把你认为的价值和真相强加于人,你只需要理解它们目光的狭隘,然后制造故事和传奇让它们沉迷,你就能大获成功了。这也是每一个企业家/艺术家/政治家必备的本领。

先看清真相(化繁为简),再制造幻象(化简为繁),让大众沉迷其中,玩得不亦乐乎,你就成功了。

纵横捭阖、抽丝剥茧、设点控局;洞察人性冷暖,解析大众行为,这一路走来,如果做到游刃有余、可收可发,便抵达了“道”的境界。此时万事万物、相生相克,生来病死,一切在你心里来去自如。

最终我们会发现,人生最强的对手就是自己。一旦你战胜了自己,如同跳出三界外、不在五行中。宠辱不惊,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望天上云卷云舒。

此时的你:人弃我取,人取我予。大我无我,众生之所求,正是你所舍。